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中原測量師行Centaline Surveyors

2020年住宅土地供應回顧及展望

香港房屋供應持續短缺,政府近年更將公私營房屋比例由6:4改成7:3,供應聚焦於公營房屋,私人住宅土地供應大幅減少,並可能長期維持低位。發展商唯有轉向私人市場入手,舊樓收購及強拍等私人發展重建的土地來源,其重要性及活躍度趨升。惟私人土地供應量不多,加上併購過程難度不少,對整體供應紓緩有限,供求失衡情況料會持續。


政府自2018/2019年度起將私人住宅土地供應目標持續調低,但2018/2019年度及2019/2020兩年度仍未能達標。本財政年度供應目標為12,900個,首3季實際供應量只有7,400個,依目前推地步伐推算,相信全年達標有壓力,將會是連續3年供應不達標。


近年政府推出發售的住宅地皮數目亦持續減少,不論是新增用地或滾存用地,供應量基本上連年下跌,反映政府覓地困難。2017/2018年度可供推售的住宅地皮有28幅,本財年跌至僅*15幅。當中新增用地由2017/2018的20幅,本財年度跌至只有10幅。據運房局截至今年第3季數據顯示,未來3至4年一手潛在住宅供應量維持9.2萬個,屬2016年第1季後最少,包括現樓貨尾1.1萬個,未售樓花6.2萬個,以及已批出土地可隨時動工的單位1.9萬個。


中原測量師行董事總經理黎堅輝指,9.2萬伙潛在一手供應,暫時足夠應付未來3至4年市場需要。不過,本港接連受到社會事件及疫情影響,過去一年半經濟活動受到打擊,房屋施工進度受阻,相信實際落成量將較目標顯著減少,料今年落成量僅達全年目標約6成。


黎堅輝指,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下,樓市成交依然活躍,顯示本地需求強勁。政府應繼續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,否則供應量、落成量及貨尾單位數量只會愈來愈少,供求失衡加劇,恐對樓市以致社會、政局造成影響。


政府缺地,發展商唯有積極透過補地價、舊樓收購等增加土儲。據地政總署資料,2018年第四季透過契約修訂、換地及私人協約批地的補地價收益總額達168億元,收益隨後不斷減少,今年首季更跌至只有3,000萬元,第三季已回升至38億元,仍較2018年高峰大幅下挫。顯示政府審批緩慢,遇到市況下滑,發展商期望補地價金額回落,政府又不調低地價,出現角力情況。


另邊廂,舊樓收購及強拍吸納地皮的宗數自2017年起趨增,顯示發展商透過此類途徑增加土儲的意欲增加。不過,舊樓收購重建的宗數畢竟很少,集權時間長及繁複,不足以成為土地供應來源的主要渠道。


土地房屋僧多粥少,明白政府開發地皮舉步維艱。中原測量師行針對土地供應現狀有以下建議:


1. 發展新界土地

本港私人遊樂場契約用地不少,例如粉嶺高球場,建議積極審視此類用地之潛力,配合交通基建潛力來放寬地皮的發展密度。照顧私樓住屋需要同樣重要,7:3公私營房屋比例可彈性執行,適時「轉公為私」,甚或公私形混合發展,以確保私營市場穩健發展。


2. 檢討及優化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準則

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推出大半年,未收到正式申請。主要由於計劃規限七成新增樓面面積歸政府撥建公營房屋,發展主導在政府,發展商只有3成的樓面面積作發展。此外,補地價亦為重要考量,而且磋商時間長,吸引力不足。建議政府適當增私營比例,提高發展商利潤空間。


3. 優化規劃審批、地契修訂流程

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成立「促進辦事處」跟進較大規模的私人發展住宅項目,及工廈推出「標準金額」徵收補價先導計劃,相信可簡化流程及減省周旋磋商時間,加快完成審批。相信可改善房屋短缺問題,應盡快公布細節。未來可考慮將「標準金額」擴展至新界農地。


4. 市區重建

舊樓收購重建過程繁複,單是收購過程歷時動輒數年至十年以上,建議政府按市況彈性放寬強拍門檻及規劃要求,以鼓勵發展商收購舊樓重建。建議政府帶頭收購重建公務員合作社。


5. 明日大嶼

明日大嶼大方向正確,原因覓地困難,填海造地是必須,亦是最直接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。計劃已獲立法會通過撥款作前期研究,建議加強宣傳,釋除市場疑慮及誤解,凝聚市民支持,加快推展。


*由於山頂文輝道地皮拆分推售,2020/21年度賣地計劃內住宅用地實際共16幅。



中原測量師行董事總經理黎堅輝

46 次查看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