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球性疫情及林林總總的限聚令反覆煎熬下, 本地百業蕭條不出意外, 當然抗疫產品例如口罩和其他個人護理用品等逆市大賣並不出奇, 連帶實體及網絡超市漁人得利亦不難理解, 但為什麼就是樓市這個半商品市場怎樣都好像跌不下去了呢?
自由市場下, 商品價格走勢幾乎由供求拉鋸而定, 口罩售價便是最好的活生生例子。 剛性需求一直被業界廣泛形容為支撐今日堅實樓市的最強大基因, 雖然亦有專家一再否定或表達質疑, 但經過今次疫情後, 既缺乏投資客, 又沒有多少內地買家, 當樓市稍為回順半成至一成, 本地需求蜂擁而至, 獨力築起人肉長城, 令市況於本地出現多天連續零感染下急速反彈, 預約睇樓量及成交量都見驚人復甦力。 這不正正是剛性需求存在的有力印證嗎?
各國應對環球疫情影響經濟的統一手段都不外乎資金救市, 香港亦不會例外。 資金泛濫下商品價格上漲是必然結果, 尤其以供不應求的港樓最為明顯。 後疫情年代的息口偏低及資金充裕將繼續撐起跌不下神壇的樓市, 加上逐漸多數據指出樓房供應斷層的出現, 樓市變成超市般的逆市奇葩真的可悲又可笑。
作者為中原測量師行估價部高級經理張世昌先生